上一堂課我們為同學們講解了《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》章節中歷年高考知識點、考法能力拓展和考場失分防范的內容。今天678
四川成人高考網為同學們分享本章節中的一些考試真題探源:
從近幾年高考來看,本課知識是高考考查的重點,主要考查“百家爭鳴”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張,“百家爭鳴”出現的原因、
歷史影響等。題型以選擇題為主,但亦有非選擇題。未來
成考中,諸子百家思想的現實意義、中外文明之間的交流與思想文化創新可能成為考查的重點。在學習時,除了掌握“百家爭鳴”的背景和影響、諸子百家的思想外,更應結合熱點問題中的“以德治國”“居安思危”、構建和諧社會進行思考,突出先秦思想對現實的借鑒意義。
題型1:“百家爭鳴”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
【真題1】(2015·山東文綜)《尚書·酒誥》云:“人無于水監(照鏡子),當于民監。”這句話體現的思想是()。
A.兼愛尚賢
B.主權在民
C.以民為本
D.道法自然
【真題探源】他(孟子)提出,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的學說,這一“君輕民責”的原則成為中國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礎。
【思路點撥】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,意在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的能力。材料大意為人(主)不要把水當鏡子,而應該把人民當作鏡于,這體現的是中國吉代的民本恩想,C項正確。A項“兼愛尚賢”為墨家思想,“兼愛”是指愛無等級差別,“尚賢”體現了選官用官原則,與材料不符;B項“主權在民”為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,與材料不符;D項“道法自然”為道家思想,崇尚清靜無為,與材料不符。
【答案】C
【解題通法】文字材料型選擇題的解法
【試題特點】文字材料型選擇題是最常見的一種選擇題,主要通過一段材料或一組材料來承載信息,要求學生能夠組織和運用相關知識去分析材料所包含的信息。
【解題方法】
1.解題流程:閱讀題干→抓立意(命題視角)→找關鍵信息(求答項)→解讀信息(材料內涵)→遷移知識(關聯知識)→逐項分析(史實或結論是否和材料相符)→運用技巧(方法運用)→得出答案。
2.注意事項
(1)一定要把材料全部閱讀完再決定取舍。有的材料太長,觀點隱藏在后半部分,需要完整閱讀。
(2)要正確解讀材料信息,抓住材料的核心思想。常見的名詞在材料中也許有特定的含義。
(3)注意材料的出處(包括時間、國別、作者、地點及其他信息)。
(4)找出答題的突破口,然后作答。有時設問為否定式需要標記設問關鍵詞。
題型2:百家爭鳴的背景和影響
【真題2】(2015·安徽文綜)據《史記》載:一日,魏太子下車,向一位新貴—宮廷文士田子方致意,竟未得到回禮。太子問:“究竟富貴者還是貧賤者應當驕傲?”田子方答:“貧賤者。”并解釋,他隨時都能在別國宮廷被派上用場。這反映了()。
A.士人為諸侯國所重用
B.士人輕視功名利祿
C.諸侯國內部等級森嚴
D.忠君思想已經形成
【真題探源】春秋戰國時期,社會經濟、政治和文化都發生了劇烈變化。在這樣的形勢下,涌現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。
【思路點撥】678
招生信息網認為本題考查百家爭鳴的背景——士階層的崛起。由材料中《史記》記載的魏太子與新貴的對話可知,此時應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,由“貧賤者”“隨時都能在別國宮廷被派上用場”可知,人才被各諸侯國廣泛重用,故A項符合題意。B、C、D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,排除。
【答案】A
【解題通法】多元史觀解讀“百家爭鳴”
1.從唯物史觀看
唯物史觀認為,歷史的發展有其固有的客觀規律。其主要理論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、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等。春秋戰國時期,隨著生產力的發展,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漸取代井田制,分封制遭到破壞,奴隸主貴族階級衰落,地主階級力量壯大。社會各階層針對社會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主張,出現了“百家爭鳴”的局面。
2.從文明史觀看
文明史觀認為,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,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。春秋戰國時期的“百家爭鳴”是中國古代一次空前絕后的思想大解放,對后世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。盡管兩千多年來儒家思想始終處于正統地位,但諸子百家的思想并沒有消亡,正是受諸子百家思想的影響,中國古代才能在許多領域創造出自己的文明成果。
3.從社會史觀看
社會史觀主要是從社會的角度觀察歷史,著重研究歷史的結構和進程,注重分析研究廣義的社會問題,包括
政治問題、經濟問題、文化問題等。先秦諸子百家基于社會現實的需要,注重分析研究社會問題,其理論出發點在根本上是一致的,無論是儒家,還是道家,都必須面對社會現實。儒家思想表現為對混亂的社會秩序的改造,企圖回到周禮時代,從而建立一個穩定的社會,體現出統治階級的意志;而道家思想則企圖逃避這種混亂的社會秩序,體現出被統治者的意志;墨家思想反映了下層勞動群眾,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;法家思想適應了建立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時代需要。
今天我們就講到這里,希望上述(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)
中考的真題資源能幫助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