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節 視器
視器又稱眼,由眼球及眼副器兩部分組成。
一、眼球的組成
眼球位于眶內,其后部有視神經與腦相連。眼球略呈球形,由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構成。
眼球壁由三層膜構成。
二、眼球壁各部的形態結構特點。
眼球壁由外向內依次由外膜、中膜和內膜三層組成。
(一)外膜或纖維膜
外膜或纖維膜由致密結締組織組成,具有保護眼球內容物的作用,可分為角膜和鞏膜兩部分。
1.角膜 占外膜前1/6,透明無血管,屈度較大,彈性好,內含豐富神經末梢,故感覺靈敏。
2.鞏膜 占外膜后5/6,不透明,呈乳白色。其與角膜交界處深部有一環形小管稱鞏膜靜脈竇,是房水回流的通道。鞏膜的后極較厚,表面有許多小孔,通行血管、神經。
(二)中膜(血管膜)
中膜又稱血管膜,在外膜內面,含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細胞,呈棕黑色。中膜又分為脈絡膜、睫狀體和虹膜。
1.脈絡膜 為中膜后部,位于鞏膜的內面,含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細胞,具有營養眼球內組織和吸收眼內散射光線的功能。
2.睫狀體位于虹膜和脈絡膜之間,是中膜最厚的部分。其前部有許多呈放射狀排列的突起,稱睫狀突。睫狀體內的平滑肌稱睫狀肌。此肌收縮與舒張,可以調節晶狀體的曲度。
3.虹膜位于睫狀體的前方。虹膜呈圓盤狀,中央有一圓孔,稱瞳孔。虹膜內含有兩種排列方向不同的平滑?。阂环N在瞳孔周圍呈環行排列,稱瞳孔括約肌,此肌收縮可縮小瞳孔;另一種呈放射狀排列,稱瞳孔開大肌,此肌收縮可開大瞳孔。在強光下或看近物時,瞳孔縮小,可以減少進入眼球的光線;在弱光下或看遠物時,瞳孔開大,從而增加進入眼球的光線。
(三)內膜或視網膜
視網膜可分為兩部分:貼在虹膜和睫狀體內面的部分無感光作用,稱視網膜盲部;貼在脈絡膜內面的部分有感光作用,稱視網膜視部。在后部,相當于眼球后極偏鼻側,可見一圓盤形隆起,稱視神經盤,此處無感光作用,又稱盲點。在盲點的顳側約4毫米處有一黃色小區稱黃斑,黃斑的中央凹陷稱中央凹,是感光和辨色最敏銳的部位。
視網膜視部主要由三種神經元構成,由外向內依次為視細胞、雙極細胞和節細胞。外界光線進入眼球投射到視網膜上,視細胞接受光的刺激,把刺激轉變為神經沖動,經雙極細胞傳到節細胞,再經視神經傳人腦,產生視覺。
三、眼球的折光裝置
眼球的折光裝置包括房水、晶狀體和玻璃體。它們與角膜一樣透明而無血管分布,具有折光作用,稱為眼的折光裝置。
(一)房水
房水為無色透明液體,充滿于眼房中。
(二)晶狀體
位于虹膜與玻璃體之間呈雙凸透鏡狀,不含血管和神經,無色透明而有彈性。晶狀體表面包有薄而透明的晶體囊,周緣借睫狀小帶連予睫狀體。
晶狀體的曲度可隨睫狀肌的舒縮而改變。當看近物時,睫狀肌收縮,睫狀小帶松馳,晶狀體由于本身的彈性而變厚,折光能力增強;當看遠物時,睫狀肌舒張,睫狀小帶被拉緊,晶狀體變薄,折光能力減弱,晶狀體的上述調節可使所看物像恰好聚焦到視網膜上。老年人因晶狀體彈性減弱,看近物時模糊,看遠物時較清晰,俗稱“老花眼”。因代謝和外傷等原因,晶狀體發生混濁而影響視力,稱白內障。
(三)玻璃體
玻璃體是無色透明的膠狀物,位于晶狀體和視網膜之間除具有屈光作用外,尚有支撐視網膜的作用。若變得渾濁,可影響視力。若支撐減弱,可導致視網膜剝離。
四、房水循環
房水山睫狀體產生后自眼后房經瞳孔入眼前房,然后由虹膜角膜角入鞏膜靜脈竇,再注入眼靜脈,循環更新。對角膜和晶狀體有營養作用。另外,房水還有屈光、維持眼內壓的作用。房水循環出現障礙,可引起眼內壓增高視力受損,臨床稱之為青光眼。
五、眼外肌
眼球外肌,共7條,除提上瞼肌能提上瞼外,還有四條直肌和兩條斜肌都是運動眼球的,其作用為:內直肌使眼球轉向內側,外直肌使眼球轉向外側,上直肌使眼球轉向上內,下直肌使眼球轉向下內,上斜肌使眼球轉向下外,下斜肌使眼球轉向上外。眼球的正常運動,是各肌協同作用的結果。